中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人民日报北京6月14日电(记者赵朱青)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面对世界空间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的战略需求,国家航天局、安徽省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建设了深空探测实验室。近日,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和合肥同时举行,会议通过视频进行。会议审议通过了理事会组成方案、实验室章程和理事会议事规则,标志着实验室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进入了实质性运作和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理事会主席单位
人民日报北京6月14日电(记者赵朱青)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面对世界空间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的战略需求,国家航天局、安徽省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建设了深空探测实验室。近日,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和合肥同时举行,会议通过视频进行。会议审议通过了理事会组成方案、实验室章程和理事会议事规则,标志着实验室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进入了实质性运作和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理事会主席单位代表、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指出,三方共建深空探测实验室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航天强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起点。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代表国家水平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支撑着我国深空探索实现了从追随到引领的跨越。
张克俭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推进高质量实验室建设和运营,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开展先进技术成果的实施、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二是探索落实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月球探测和航天工程中心与实验室深度融合,共同推进相关工作。三是构建国际国内合作新格局,打造国际创新平台,产生重大科技成果,拓展中国航天合作伙伴。四是推动国家重大项目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融合,服务和支持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布局,推进航天强国建设。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副局长单位代表吴燕华表示,实验室要围绕未知宇宙的崇高使命,推动科技进步,建设航天强国,服务人类文明,积极赢得各方支持,大力推进开放合作,确保实验室高质量发展。要营造创新、引领、开放、共赢的文化氛围,勇于尝试、改革创新,加强人才积累,激发人才创造力,促进实验室稳定长远发展。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长张洪文表示,第一届理事会的成功召开,初步构建了实验室的“四梁八柱”,为构建深空探测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完善深空探测领域的原始创新,支持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为目标,充分发挥三方共建优势,尽快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夯实国家实验室建设基础。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新河表示,中国科技大学一贯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今后将加大优势力量的统筹规划,加快各项工作的推进,全力支持实验室建设的发展。
在这次会议上,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被选为实验室主任。国家航天局深空探索创新中心和实验室系统研究所、总体技术研究所、未来技术研究所和深空科学研究所的前四个业务单位落成。
据报道,深空探测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和中国科技大学共同建设。它是面向世界空间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围绕深空探测领域的重大国家科技项目和重大国际科学项目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的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实现科学、技术和工程的一体化发展,围绕国家深空探测领域的重大工程任务,开展整体工程技术研究、新兴交叉学科技术研究、空间科学谱系与整体研究、基础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